歐陽修一首七絕詠物詩,不同于詠花賞鳥的消閑之作,富含深刻哲理

歐陽公是北宋一代文宗,尤其是在散文上的造詣,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品德,用文章思索靈魂,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,尤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《醉翁亭記》,表面看是在描寫山水,其實是另有深意充滿了哲理。為此他也是入選了唐宋八大家,成為了后世學習的楷模。尋常之景,普通之物,可是到了他的筆下,不僅有著勃勃生機,另外哲理也是呼之欲出,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,只要能夠讀懂其中的意思,再融入到生活中,那也是終于受用。
哲理也是人們對于生活的思考,總結出來的經驗,歐陽修的文章有哲理,詩歌同樣有哲理,以這首《畫眉鳥》來說,那就不于其它詠花賞鳥的消閑之作,富含深刻哲理,這樣的作品不僅怡情,同時也讓人能夠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?此破胀,但是字里行間的哲理,卻是最為令人感動,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。百囀千聲隨意移,山花紅紫樹高低。始知鎖向金籠聽,不及林間自在啼。
北宋的文人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詞,其實在那個時代詞算不上是高雅的藝術作品,在傳統文人的眼中,那就是狗肉上不了臺面。主要還是以詩歌為主,歐陽修的詩也是很有韻味。在這首詩中,我們看到了唐詩的風格,也有著詩人對于詩歌的創新,再融入進哲理,從而形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作品。畫眉鳥是一種很普通的鳥類,在南方隨處可見,啼叫的聲音宛轉悠揚,無數的詩人把這種入詩,無非是贊美這種猶如精靈一樣的動物。不過要論名氣的話,還要數歐陽修這首流傳最廣,也最具有文學價值。整首詩沒有引經據典,只不過是那么淡淡著筆,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,這種平鋪直敘的表現手法,也是歐陽修作品中的一大特色。
這是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,沒有資料可以考證,后世的學者推測出三種說法,一、寫于景祐三年(公元1036年);二、慶歷八年(公元1048年);熙寧四年(公元1071年);但是都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。不過在熙寧五年歐陽修辭去了太子少傅的職位,仕途開始走下坡,這個時候王安石開始搞起了變法,歐陽修一開始是反對,可能與王安石有關聯。
第一二句就是寫了畫眉鳥如何在山林中穿行,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這也是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態度,那就是向往自由,“百囀千聲隨意移,山花紅紫樹高低。”,畫眉鳥啼叫的聲音很好聽,清脆響亮,由著自己的性子在林中自由飛行,在那紅花綠葉中穿梭往來。這兩句其實是沒有什么特別之處,無非是寫了畫眉鳥的個性,還有姹紫嫣紅的花,但是又寫得很細膩。第三四句又是筆鋒一車,由抒情轉而說理,也就充滿了哲理,“始知鎖向金籠聽,不及林間自在啼。”,現在我才真正明白,以前聽到鎖在籠中畫眉鳥的叫聲,遠不及山中自由自在畫眉鳥快活,聲音更響亮,聽了讓人心曠神怡,我就喜歡聽山中畫眉鳥的叫聲。
歐陽修在這首詩中表面看是在描寫畫眉鳥,其實是表達了自己對于自由的向往,希望可以自由自在生活,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這樣的一種描寫方式,也讓這首詩富有哲理,使得我們讀了之后,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深刻的哲理,讀來令人拍案叫絕,從中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hairidersclub.com/mingrenmingyan/23580.html
相關閱讀
最新文章

最新消息
歡迎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