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商隱獨游曲江,心生悲涼,寫下一首詩,28字感人至深

西安曲江是唐朝皇家園林所在地,轄區內存有雄偉的大雁塔、風景優美的大唐芙蓉園,在唐代,更是文人學子必游之地。曲江作為唐王朝旅游發展的一張名片,響譽四海。很多詩人的詩里都對曲江有過描述。杜甫曾經“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頭盡醉歸。“(《曲江》)也曾”江上小堂巢翡翠,苑邊高冢臥麒麟。“他所寫的七律可謂是家喻戶曉。還有一位詩人,游曲江時,時年46歲,帶著對妻子的無限的思念,獨游至曲江畔,寫下了一首詩,如此悲涼感傷,竟成絕筆。這個人就是李商隱。詩中寫道:
荷葉生時春恨生,荷葉枯時秋恨成。深知身在情長在,悵望江頭江水聲。——李商隱《暮秋獨游曲江》很多人對于李商隱的詩的評價是詩風艷綺,迷離傷感,不可琢磨。不過也不盡然,看這首暮秋獨游曲江,用的幾乎都是大白話,詩里也不忌諱用到重疊。
荷葉生時春恨生,荷葉枯時秋恨成。句里重復內容很多,詩人是在賞荷,時令已是深秋,荷葉枯干,早已是枯柯在塘,鐵黑色的莖,皺縮貼干在曲江畔。荷,時,恨。春秋生成。重組起詩中的字句,便會發現,其實竟別有洞天的呢。已是何時恨?這恨是從何時開始的呢?
李商隱寫荷是從娶妻王氏開始,新婚之夜便曾寫了一首《贈荷花》送給妻子。世間花葉不相倫,花入金盆葉作塵。惟有綠荷紅菡萏,卷舒開合任天真。此花此葉常相映,翠減紅衰愁殺人。詩中寫綠荷紅菡萏,寫相依的此花此葉常相映,都是最美好的祝愿。但愿人長久,最不愿見到”翠減紅衰“詩人與妻子情意篤誠,相親相愛。轉眼間,妻子已經離世七年。
何時恨生?何時恨竟成?春天生起的愁是怕分別,秋天生成的愁便是永遠的離別,只有那一份對妻子的悼亡,此情何時了,此恨何時滅?深知這種情感是無法放下的,只要是身在,那情感就在。站在江頭內心無比悵然,流水依依,像是無盡哀愁,時間在流逝,一切已成過往。有人說,李商隱的人生就是晚唐的寫照。和李白杜甫比較起來,我們明顯感覺到了李商隱的沉靜,是那種末世的輝煌的感覺,晚歸暮鴉?菘職垟,卻又包裹上富麗堂皇的外衣。繁華終成虛幻,荷花再美,依然是那個秋天靜靜地凋零,王朝再美,也終將要謝幕。
在寫過這首《暮秋獨游曲江》后半年,李商隱撒手塵寰,時年47歲。這首詩竟成了他人生最后的絕唱,既是對自我一生的總結,也是對人生的感傷,更是對妻子至深的思念。在他身后,唐王朝的太陽緩緩落下去。在世人的耳畔,會時常響起他那句:”深知身在情長在,悵望江頭江水聲。“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hairidersclub.com/ganrendehua/21750.html
相關閱讀
最新文章

最新消息
歡迎收藏